臺灣費登奎斯®教育中心 Taiwan Feldenkrais Center
  • 最新課程資訊
    • 適合所有人的課程
    • 為舊生所開設的課程
    • 怡如的費登奎斯實驗室
  • 專業師資培育課程
  • 什麼是費登奎斯®方法?
    • 簡史
    • 原則與概述
    • 課程進行方式
    • 附註與小語
    • 影片
  • 音樂家的費登奎斯®課程
    • 費登奎斯音樂營 >
      • 課程內容說明
      • 上課資訊
      • 報名資訊
  • 部落格
  • 講師介紹
  • 已舉辦過之活動
    • 2013 費登奎斯教育之"呼吸"(一) & (二)
    • 2013 每週"動中覺察"團體課程 (五週)
    • 2013 暑期音樂營系列之(一): 呼吸 & ....; (二): 手 & ...
    • 2013 費登奎斯半日工作坊: 脊椎 & … (Spine & Whatever)
    • 2013 骨盆與下半身
    • 2014 音樂家的費登奎斯寒假音樂營
    • 2014 帶著枕頭來上課 : 睡眠 & … (Sleep & Whatever)
    • 2014 力與巧的探索: 手與腳
    • 2014 費登奎斯在花蓮
    • 2014 第一次費登奎斯入門暨師資培訓前導課程
    • 2014 泰山與脫兔
    • 2014 第二次費登奎斯入門暨師資培訓前導課程---呼吸
    • 2015 從呼吸到...
    • 2015 第三次費登奎斯入門暨師資培訓前導課程
    • 2015 行走
    • 2015 暑期費登奎斯音樂營
    • 2015 第四次入門暨師資前導課程
    • 2015 費登奎斯"眼睛"二日工作坊
    • 2016年3月入門&師資前導課程
    • 經典書籍"動中覺察"系列之一: ”呼吸“
    • 經典書籍 “動中覺察”系列: 自我意象
    • “怎麼辦?這樣的我該怎麼辦?”
    • ”一起回到寶寶之旅“
    • 呼吸與內在空間
    • 入門 & 師資前導課程系列(一): 傾聽自己的聲音
    • 入門 & 師資前導課程系列(二) 脊椎與全身上下的連結
    • 入門&師資前導課程系列(三):呼吸
    • 入門 & 師資前導課程系列(四)
    • 入門 & 師資前導課程系列
    • 入門 & 師資前導課程系列: 坐
    • 網路課程:睡前時刻
  • 大家怎麼說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費登奎斯相關資訊連結

簡史

Picture
The Feldenkrais Method是一種身心整合重建的教育學派,依據創始人Moshé Pinchas Feldenkrais的姓氏來命名(中譯:費登奎斯),被歸類為近年來西方世界新興的一種教育方式與研究---身心學(somatic education)。

身為猶太人的費登奎斯,在1904年5月6日出生於現今的烏克蘭共和國所在地。其青少年時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動亂中渡過,在歷經顛沛流離後,最終於巴黎取得物理學博士學位,是一位研究核能與反潛水艇科技的科學家,同時為法國柔道協會的創始者,亦為一位柔道黑帶的老師。1940年代,因逃避納粹追擊,從法國到英國的途中,在潛水艇上滑倒,而引發了青少年時因踢足球導致的舊傷而接近癱瘓。在被外科醫生告知手術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之下,費登奎斯決定深入研究自己。

費登奎斯博士開始檢視自己的經歷,他意識到,自從1929年足球賽中受傷之後,自己其實就一直反反覆覆地為腳傷所苦,尤其從法國逃難的經驗之後,他也發現逃亡的焦慮,使得他的疼痛變本加厲。 

他認為自己膝蓋的問題,其實並不是單純,除了可能與本身的性格有所關連之外,他更懷疑,失去功能,可能並不是源於受傷本身,而是來自於自身對傷害的反應,也就是說,如果做出不適當的反應,可能會使其傷勢加重。反之,如果他能選擇以不一樣的反應去調適,可能可以用此方式來減低疼痛及限制。

以此為出發點,他結合了東方武術、兒童發展、解剖學、物理學、生物學、生理學、語言學、運動學、神經學、心理學和人類學等,從很多嶄新的角度來研究,成功地幫助自己避免疼痛地走路,運用新的動作方式再現功能,最終創造出一套新的教育系統,來改善身體的動作與身心整體的運作功能。


回顧費登奎斯的一生,他的生命中最少有兩次大逃難的經驗,而在這樣的災難中,每次都必須從創傷中重新站起來,從無到有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活與生存,費登奎斯不斷地面臨環境的改變,他必須不斷重新適應新的文化、學習新的語言以及新的工作,更大的挑戰是,在這一連串的變遷當中,以及無時無刻適應環境以及恐懼和毫無安全感的同時,猶太裔的費登奎斯,不能被其他文化所吞噬,他必須保有他的自我及(猶太)民族的認同,那他是如何處理這排山倒海的混亂與衝突以及焦慮,克服難關,進而發展出自己的教學法及哲學呢?

Mark Reese 認為,費登奎斯博士透過生命體驗以及自我觀察,無論學術領域、身心創傷或探索研究發明,他將人生的課題學的很成功,他學習到在變動中,如何去重新學習,也學習到如何將所學教導他人,並讓人能夠活得更像人,而非機器。 

費登奎斯一生中幫助或教導過的人們,來自全世界各地,不分性別、種族、宗教、職業,也不分年齡,其中有因生產而脖子受傷5周大的嬰兒,有因被電擊而癱瘓三十年的97歲加拿大人,也有音樂界的小提琴大師曼紐因(Yehudi Menuhin) ,除此之外費登奎斯更曾為劇作家Peter Brook以及他的劇場Bouffes du Nord上過好幾年的課。

費登奎斯教學與概念哲學極其廣泛,能應用於很多不同的領域,例如:神經學、心理學、表演藝術、運動以及復健(rehabilitation) ,實難一言以蔽之。不但如此,費登奎斯博士也曾與人類學家Margaret Meed、神經科學家Karl Pribram ,以及心理物理學的前驅研究者Jean Houston以及Robert Masters等合作研究。現今在北美州、南美洲、歐洲、以色列、澳洲以及日本都有國際認證(Guild Certified)的師資培訓課程,而台灣即將舉辦全世界第一個中文認證的課程,直至今日,全世界有超過10,000位合格的費登奎斯教師。

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。